藥物敏感是什麼?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好幫手,它可以改善不適症狀,縮短身體的恢復期,但不是每個人對藥物都有相同反應。當身體的免疫系統與藥物產生未預期的反應時,就稱為「藥物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它能抵禦病毒、細菌等物質的入侵,有過敏體質的人,也容易發生藥物過敏,是因為基因使免疫系統對藥物出現抗拒,導致未預期的不良反應。
如何分辨藥物敏感或是藥物副作用?
藥物過敏反應與藥物副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身體的免疫反應,是不能預知的;而後者是由於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對身體不同器官和系統造成可預知的影響。例如服用盤尼西林會引致腸胃不適、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後出現胃痛、某些降血壓藥會引起咳嗽或昏厥等,這些都是藥物副作用而不是過敏反應。剛開始使用一種新的藥物時,可以諮詢醫生或藥劑師該藥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參考藥品包裝說明,以分辨特殊身體反應是否為過敏。也就是說,若藥物的副作用不包含上述症狀,但您服藥後卻經歷了,即代表您對該藥過敏。
什麼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
基本上每一種藥物都有可能引起過敏症狀,但以下幾類藥物會較常引起過敏反應:
- 抗生素:盤尼西林 (Penicillin) 或頭孢子菌素類藥物 (Cephalosporins)
- 退燒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或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 麻醉藥
- 顯影劑
- 抗癌藥 Cisplatin
- 腦癎症藥 Carbamazepine
- 抗尿酸藥 Allopurinol
藥物過敏的反應快則可在服藥後數分鐘,慢則可以在服藥後數天發生,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一般來說,藥物敏感反應大多不會在第一次服用藥物時就發生,通常會在隔一段時間再接觸同樣的藥物才會出現過敏。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可分為急性和延遲性兩種:
學會判斷過敏症狀自我保護
藥物過敏的六大前兆症狀可利用「疹破痛紅腫燒」這個簡單口訣來進行快速判斷:
- 「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
- 「破」–口腔潰瘍
- 「痛」–喉嚨痛
- 「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
- 「腫」–眼睛、嘴唇腫
- 「燒」–發燒
若服用藥物後出現起紅疹、喉嚨或口腔黏膜潰瘍、喉嚨痛、嘴唇腫、發燒,就必須高度懷疑為藥物過敏。此時應立即停藥並攜帶藥品就醫,越早察覺過敏徵兆,就能及時設下停損點,避免嚴重過敏反應。
預防藥物過敏
- 基因檢測:藥物基因檢測能在醫生開立藥方之前,確立病人是否為容易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高風險族群。CircleDNA藥物反應測試提供了你身體對103種藥物反應的結果,這些藥物用於各種醫療,包括過敏,精神健康狀況,疼痛等。測試目的是為你提供醫學上的資訊,說明哪些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劑量,或可能不太適合你,或者基於你的基因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這不只能維護病人的用藥安全,也能減少醫療與社會資源浪費。
- 告知過敏史:看診時主動告知醫生過去的過敏情況,如食物過敏、皮膚過敏等,因有過敏體質的人引發藥物過敏的機率較高,此舉有利於醫生做開藥前評估,降低風險。
- 藥物過敏紀錄:可向醫生或藥劑師索取藥物過敏記錄卡,記下曾經引起過敏的藥物,包括學名、商品名、發生的症狀等,在就診時提供醫生或藥劑師參考,避免同類型的藥物過敏再次發生。
做好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藥物過敏的發生率,由於藥物過敏是不可預料的,牢記「疹、破、痛、紅、腫、燒」初期症狀六字訣,立即停藥、就醫治療,才能避免演變為嚴重藥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