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etables and fruits

時令蔬果的驚人益處

時令蔬果,是順應時令和氣候,在當季成熟的蔬果。它們蘊含豐富的營養素,對人體健康有極大益處。這些蔬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現在就讓我們一探時令蔬果的驚人益處,並了解如何將它們納入我們的日常飲食中,享受它們帶來的健康好處。 季節性蔬果的營養價值 季節性蔬果是指在特定季節成熟且盛產的蔬果,此時的蔬果因氣候適宜、日照充足,自然生長,營養價值最高,鮮甜可口。與非季節性的蔬果相比,季節性蔬果不僅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其營養素的吸收率也更高,對人體健康更為有益。例如,夏季盛產的番茄,其番茄紅素含量在陽光照射下會大幅增加,而番茄紅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類型癌症。 此外,季節性蔬果中的水分含量較高,有助於保持身體水分平衡,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例如,春季盛產的蘆筍,富含鉀、葉酸和纖維,可幫助調節血壓,促進消化,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因此,食用當季盛產的蔬果,不僅可以獲得最優質的營養,還能迎合身體在不同季節的生理需求,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 時令蔬果對健康的益處 時令蔬果不僅美味可口,更蘊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相較於反季節蔬果,時令蔬果因生長於最適宜的季節,能充分吸收陽光、水分和養分,因此含有更高濃度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 例如,春季的菠菜富含葉酸和維生素K,有利於紅血球生成和骨骼健康;夏天的番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功效;秋天的南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纖維,有助於維持視力健康和腸道蠕動;冬天的甘藍菜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可增強免疫力和降低膽固醇水平。 ## 時令蔬果的驚人益處:見證季節恩賜的營養與健康奇蹟 時令蔬果是隨著季節而生長的水果和蔬菜,它們在特定時期成熟,並在當地市場上大量供應。與全年供應的進口產品不同,時令蔬果是在它們自然生長的環境中培育的,因此它們富含營養素和抗氧化劑,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選擇時令蔬果不僅能帶來營養優勢,還能促進環境永續和支持當地農民。季節性作物品質優良,因為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生長得更豐盛,並且由於運輸距離較短,碳足跡也更低。購買時令蔬果還可以支持當地農業,並確保食物供應鏈的穩定。此外,時令蔬果通常價格實惠,因為它們在收穫季節供應量充足,因此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 如何選擇新鮮時令蔬果 挑選新鮮時令蔬果時,掌握以下要訣,確保蔬果的品質和營養價值: 首先,仔細觀察蔬果的外觀。新鮮的蔬果通常具有亮麗的色彩、飽滿的外形,沒有明顯的斑點或凹陷。避免購買軟爛或有異味的蔬果,因為這可能是過熟或存放不當的跡象。此外,選擇質地堅實,拿在手中有重量感的蔬果,表示水分含量充足。 其次,查看蔬果的根部或蒂頭。新鮮的根莖類蔬菜,例如蘿蔔、馬鈴薯,應該有堅固的根部,沒有發芽或腐爛的跡象。葉菜類蔬菜,例如菠菜、芥蘭,則應該有鮮綠的葉片,沒有枯黃或蟲咬的痕跡。蒂頭部分如果呈現乾枯或褐色,代表蔬果已經存放一段時間,新鮮度較差。 最後,根據不同季節的盛產期選擇蔬果。時令蔬果通常較為新鮮,營養價值也較高。春季可以購買草莓、櫻桃、蘆筍等蔬果;夏季盛產芒果、西瓜、玉米等;秋季有葡萄、梨子、南瓜等;冬季則以柑橘類水果、菠菜、蘿蔔為主。選擇時令蔬果,不僅能享受到最鮮美的滋味,也能獲取最豐富的營養。 食用時令蔬果的環保優勢 選擇時令蔬果不僅對健康有益,還能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當農作物在當季生長時,它們需要較少的肥料和農藥,因為它們在自然環境中茁壯成長。這有助於減少水資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同時也促進生物多樣性。 此外,購買時令蔬果可以減少運輸距離,從而減少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當地生產的農產品通常直接從農場運送到市場或商店,而進口蔬果則需要長途運輸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通過選擇時令蔬果,我們可以減少碳足跡,支持當地農業並推廣一個更可持續的食品系統。 結論 時令蔬果不僅價格合理,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佳選擇。把握時令,善用蔬果的營養優勢,為健康打好堅實的基礎。現在就前往市場或超市,選購新鮮美味的時令蔬果,讓它們成為您健康飲食的重要一環!

奧米加-3 脂肪酸對腦部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在現今繁忙的生活節奏,腦部和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奧米加-3 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營養素,對這兩大系統的健康發展和維持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奧米加-3 脂肪酸不僅能提升腦部認知功能,預防失智,更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本文將深入探討奧米加-3 脂肪酸對腦部和心血管健康的益處,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您透過飲食或補充品攝取足夠的奧米加-3 脂肪酸,維持整體健康。 ## 奧米加-3 脂肪酸對腦部健康的重要性 奧米加-3 脂肪酸是一種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其在人體內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攝取。其中,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是兩種最主要的奧米加-3 脂肪酸,廣泛存在於深海魚類、海鮮、藻類和某些堅果中。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奧米加-3 脂肪酸與腦部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DHA 是腦細胞膜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維持腦細胞結構的完整性和功能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DHA 有助於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遞,促進認知功能的發展和維持。充足的 DHA 攝取與更好的記憶力、學習能力和整體認知表現相關。此外,奧米加-3 脂肪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能夠保護腦細胞免於氧化壓力和炎症的傷害,降低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 Omega-3 脂肪酸與腦部發育 Omega-3 脂肪酸對於腦部發育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胎兒期、嬰兒期和兒童期。這些脂肪酸是腦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建立和維持細胞間的溝通,促進腦部功能的正常運作。此外,Omega-3…

5 款助你提升新陳代謝,燃燒脂肪的食物

現代人講求高效減重,提升新陳代謝成為關鍵!本文將介紹 5 款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燃燒脂肪的食物,幫助您踏上健康減重之路。從富含抗氧化劑的藍莓,到促進飽足感的蘋果,再到促進熱量消耗的辣椒,這些食物將帶您深入了解如何透過飲食調整,有效提升身體機能,輕鬆甩開惱人贅肉。 ## 綠茶:燃燒脂肪的天然助攻 綠茶是眾所周知的健康飲品,其強大的抗氧化特性備受推崇。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綠茶也是促進新陳代謝和燃燒脂肪的強大助手。綠茶中富含兒茶素,這是一種多酚抗氧化劑,具有顯著的促代謝作用。研究表明,兒茶素可以增加熱量消耗,從而加速脂肪燃燒過程。此外,綠茶中所含的咖啡因也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進一步促進新陳代謝。 ## 2. 辣椒:辛辣增溫,燃燒脂肪 辣椒中富含辣椒素(Capsaicin),這種天然成分具有強烈的辛辣味,能有效提升新陳代謝。研究表明,攝取辣椒素後,人體產生的熱量會增加,有助於燃燒脂肪。此外,辣椒素還能抑制食慾,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從而促進減重。 辣椒素不僅促進脂肪燃燒,還對健康有益。它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能保護細胞免受損害,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此外,辣椒素還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整體健康有益處。 燕麥片 燕麥片是一種優質的膳食纖維來源,能幫助減緩消化,增加飽腹感,從而減少卡路里的攝入。此外,燕麥片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燃燒。建議每天食用1碗燕麥片,搭配水果或堅果,既能滿足飢餓感,又能有助於提升新陳代謝,燃燒脂肪。 最新研究發現,燕麥片中的β-葡聚醣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能降低體內慢性炎症水平,從而改善新陳代謝,促進脂肪分解。因此,定期食用燕麥片不仅可以幫助減重,還能對整體健康有益。 ## 蘋果醋:幫助調節血糖、促進脂肪燃燒 蘋果醋因其獨特的酸味和健康益處而廣受歡迎。它富含醋酸,一種短鏈脂肪酸,據研究表明具有許多代謝益處。 醋酸可以幫助調節血糖水平,這對於控制食慾和預防脂肪堆積至關重要。當血糖水平穩定時,身體燃燒脂肪的效率更高,因為它不需要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此外,醋酸已被證明可以抑制脂肪形成,進一步促進脂肪燃燒。 ## 魚 魚類富含優質蛋白質和ω-3脂肪酸,這些營養素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燃燒脂肪。蛋白質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在分解和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能量。此外,ω-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可以幫助減少身體的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與代謝遲緩有關。 研究表明,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鮭魚、鮪魚和鯖魚,可以顯著提高新陳代謝率。這些脂肪酸可以刺激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脂肪燃燒,並抑制食慾。此外,魚類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這些維生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利用能量,並參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過程,從而進一步提升新陳代謝。 結論 以上 5 款食物有助提升新陳代謝,讓你可以更有效地燃燒脂肪。如果你想改善體態並擁有更健康的生活,不妨立即嘗試加入這些食物到你的日常飲食中。它們不僅富含營養,更能幫助你達成你的減肥目標。不要再猶豫了,馬上行動,讓這些食物為你帶來健康改變!

明星減肥法大揭秘:168斷食、生酮飲食

欣宜靠生酮飲食激瘦20磅,森美亦透過16:8輕斷食而激瘦20磅,每種也被說成零失敗減肥法。168斷食、生酮飲食、果汁排毒法,坊間減肥方式林林總總,到底有何分別?168輕斷食因靈活度高、容易實行、並可以在限定時間不用節食而受追捧。生酮飲食則因為可以進食高脂肪食物而大受歡迎!以上在某段時間流行的減肥方法可被統稱為Fad Diet,代表透過限制特定的食物或飲品種類、限制攝入熱量、限制飲食時間而瘦身。Fad Diet通常是由名人、營養師或健身教練等推崇,並且在社交媒體、電視節目和雜誌上廣泛宣傳。

2023十大超級食物 防癌抗老且熱量低

牛油果及奇亞籽曾是世界各地備受追捧的級食物(superfood),大大小小的cafe也能見其踪影。超級食物熱量低卻含有豐富營養,通常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抗氧化物質、膳食纖維、健康脂肪和蛋白質等有益營養素,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等。 超級食物的種類很多,包括一些熟悉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穀物、堅果、種子和豆類等。例如,藍莓、瑪卡、火龍果、紫菜、燕麥、菠菜、巧克力、西蘭花和堅果等都被認為是超級食物。 雖然效用多不勝數,感覺能醫百病,但其實超級食物只是營養偏高。如希望維持身心健康,還需要飲食均衡、多樣化並適量進食,選購新鮮、有機、無農藥等食材,才是健康之道。 2023十大超級食物(Superfood) 發酵食品:發酵食品帶有活菌和活性培養物,其中包括芝士、乳酪、酸菜、康普茶和豆豉等。它們含有豐富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腸道失衡問題,避免便秘、憂鬱、中風等疾病。 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及椰菜花含有豐富葉酸、維他命A、C、K及抗氧化劑蘿蔔硫素,有助抗炎及抗癌。 3. 生薑和薑黃:常作為香料應用在亞洲料理如煲湯、咖哩、炒飯及炒菜等,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開始關廣泛使用。中醫學上,薑黃有「破血、行氣」的作用,西醫則認為薑黃含薑黃素,能促進新陳代謝、消炎、抗氧化及改善消化。 4. 莓類:士多啤梨、蔓越莓及藍莓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及多酚,可改善皮膚健康,有助細胞抗氧化及抗菌。莓果亦含有類黃酮花青素,有助預防心臟病、癌症及糖尿病。 5. 豆類:豆類是高纖食物,可幫助改善腸道健康,降低患上腸癌風險,更可降低壞膽固醇,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6. 大麻籽:含有植物性蛋白質,包括人體9種必需的氨基酸、豐富纖維如維他命E、礦物質、Omega-3脂肪酸和亞麻酸,有助於減少發炎情況。同時亦能預防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大麻籽與大麻成分不一樣,大麻籽並不含有四氫大麻酚(THC)及大麻二酚(CBD)。 7. 咖啡:咖啡含有抗氧化劑多酚,有助於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咖啡中的綠原酸可增強眼睛健康。但每天不宜喝超過3.5杯咖啡,過多咖啡因有機會增加心臟負荷。 8. 紅石榴: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鞣花酸、膳食纖維、維他命C、維他命B雜、鈣、磷、鉀等,抗氧化能力極高,更能降血壓及膽固醇,紓緩類風濕關節炎等。 9. 黑朱古力:含有黃烷醇,可以護心、抗炎、改善腸道健康。但要注意的是經過製作或過度加工會流失大量黃烷醇,因此應選擇加工較少的純朱古力或濃度達70%以上的朱古力。 10. 雅枝竹:富含纖維、蛋白質、鎂、鉀和植化素,有助降低血管中的壞膽固醇。 以上只是其中十種超級食物,但很多其他食物也含有豐富營養。想知道自己適合進食哪種食物,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了解自己需要哪種營養素。

【防曬產品教學】防曬要揀高SPF?UVA及PA值又是什麼?哪類人較易曬傷?

夏天不得不與陽光玩遊戲,不想有色斑甚至皮膚癌,記得要塗防曬!皮膚衰老最大的敵人是紫外線,但防曬產品這麼多,到底應如何選擇? 防曬產品類別 防曬乳(Sunscreen):又稱為化學性防曬,能過濾及隔離大部分的紫外線,但少部分的紫外線如 UVA,仍無法完全阻絕。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酯、氨基酸等化學物質,可以吸收紫外線,轉化成熱能散發掉。無需反覆塗抹,但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 防曬產品(Sunblock):又稱為物理性防曬,利用反射紫外線原理,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讓紫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表面。大部分以氧化鈦(Titanium oxide)、氧化鋅(Zinc oxide)做為主要的活性成分,對皮膚刺激小,但可能會在皮膚表面留下白色痕跡。 紫外線中的UVA和UVB有什麼分別? UVA和UVB都是紫外線的一種,但它們有不同的波長和對人體的影響。 UVA(紫外線A波):波長較長,穿透能力較強,能夠穿透皮膚表層達到真皮層,對皮膚造成的損傷主要表現在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等長期效應上。 UVB(紫外線B波):波長較短,穿透能力較弱,主要影響皮膚表層,對皮膚造成的損傷主要表現在曬傷、皮膚發紅、脫皮等短期效應上。 因此,要全面保護皮膚,需要選擇能夠阻擋UVA和UVB的防曬產品。 防曬產品上的SPF和PA值是什麼?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曬指數)的縮寫,SPF值越高代表防曬產品能夠抵抗的UVB輻射越多,減少皮膚曬傷和曬黑的可能性。SPF15+的防曬可以遮擋94%左右的UVB,SPF30+的差不多是97%,SPF45+的是98%,而SPF50+、80+、100+則是沒有分別。日常使用只需要用SPF 15-30+便足夠,戶外活動可以用到SPF 45+,再高的則有可能會引起皮膚不適。 要注意的是,SPF值只能反映對UVB的保護能力,但並沒說明對UVA的保護能力。 PA:PA值是日本專門用來表示防曬產品對UVA防護效果的指標,它是根據日本國家標準JIS(日本工業規格)制定的。PA值越高,代表防曬產品對UVA的防護能力越強。 PA值通常有+符號表示,分為PA+、PA++、PA+++、PA++++等級。日常使用可選擇PA++,可延緩曬黑4-8小時。如需要進行戶外活動,建議選擇PA+++,可延緩曬黑8小時以上。 因此,選擇防曬產品時,除了要注意SPF值還要注意PA值,PA值較高的產品更有利於皮膚健康。 想曬黑便不用塗防曬?比起曬黑更嚴重的問題是曬傷,暴露於陽光下的皮膚會曬傷而不是曬黑,正是皮膚癌的主要風險因素,而一些基因已被證實是能決定曬傷風險。如想了解自己有否該基因,可聯絡CircleDNA進行測試。 什麼人會較易曬傷? 1. 膚色較淺的人:膚色較淺的人比膚色較深的人更容易曬傷,因為其皮膚中的黑色素較少,無法有效阻擋紫外線的侵害。 2….

【世界地球日2023】環保從日常小事開始

全球暖化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大家可能覺得最近十年越來越熱,事實正是如此。原因是人類排放太多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氧化亞氮),引發溫室效應,太陽照射的熱量難以散去,導致溫度升高,繼而引發各種極端天氣如乾旱、暴雨、熱浪等。 每年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目的在於提高民眾對於環境問題的意識。全球至今有193個國家以不同方式來響應,每年有以億計人士參與,是全世界最盛大的公民運動。今年主題名為”Invest in our planet”,旨在推動人類參與環保活動,為下一代提供更理想的環境。 環境污染如何影響我們? 除了氣候問題,環境污染也是嚴重影響我們生活。香港人多車多,車輛排出的廢氣使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最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和鉛,所有也對我們身體有害。 空氣污染會引發呼吸道症狀,如鼻塞、喉癢、氣喘、咳嗽,甚至胸痛等等。對於哮喘人士而言,接觸到空氣污染物更加會使病情惡化,對小朋友及長者的負面影響更為深遠。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柴油引擎產生的廢氣被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3年10月進一步把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由此可見,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的環境亦有可能為患癌的因素之一。 如你經常有呼吸道症狀,您可透過Circle DNA測試,檢驗自身對於灰塵、農藥、汽車污染、環境污染及二手煙的敏感度,了解身體對環境污染的反應,避免患上長期疾病。 若常出現敏感症狀,戴口罩固然是短期的舒緩方法。口罩有助過濾較大的懸浮粒子,但研究顯示此類口罩並不能有效過濾10微米以下的懸浮粒子,更不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所以要治本還是要實行源頭減廢。 環保從衣食住行開始 衣 精選真心喜愛的物品,向快時尚說不:時尚產業每年生產的服裝高達1000億件,當中85% 最後會被焚化 捐贈不要的物品予慈善機構 食 多吃素,少吃肉:肉類卻需要大量的水和飼料,佔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的8%至18% 選購本地時令食材:避免運送時的產生的碳足迹 住 減少用電 支持循環再用 減塑生活 行…

【國際壓力關注月】都市人時常壓力爆煲?6大減壓方法舒緩負面情緒

據醫院管理局估計,平均每7個港人便有一位曾患有精神疾病。雖然情況很普遍,但大家為免惹人投以異樣的眼光,還是傾向選擇避而不談。每年4月是國際壓力關注月,是時候讓我們正視壓力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香港人以效率高及壓力大為聞名,人們對工作又愛又恨。根據 KISI 2022 年報告,香港在「最佳 Work-Life Balance 城市」中則排尾六。工時長亦影響人際關係,繼而令人情緒低落。當頭痛及失眠變成日常,你應該是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想知自己天生是否焦慮者?立即進行CircleDNA基因測試,了解自己的抗壓能力。 現即為大家介紹幾種減壓方法,有助舒緩負面情緒。 透過正念訓練專注於可控制的事情 我們經常為未來而憂心,對未知因素而感到坐立不安。擔憂無法改變未來,卻會影響現在。 正念便是代表要專注於當下,而不是讓自己活在過去或未來,對於減壓十分有幫助。正念能訓練自己人在心在,也就是專注地進行每一個行為,例如走路時留意自己的身體感受。 2. 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減輕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你感到時間不夠用或者工作壓力過大時,可以嘗試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表,將工作分配到不同的時間段中完成。這樣可以讓你更好地掌握時間,減少焦慮和壓力。同時,也要學會拒絕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避免過度承諾,這樣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3. 做讓自己感到放鬆的事情 當你感到精神緊張時,可以嘗試深呼吸、冥想、瑜伽、泡澡或按摩,讓身心放空。但每個人放鬆的事情也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是烹飪,有些是唱歌跳舞等。你可了解什麼活動能為自己提升幸福感,便在心情煩躁時抽空進行, 4. 適當休息 不論工作有多繁忙,我們也要為自己預留時間休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會讓人覺得無法喘息,有時要學懂說不。 5. 寫日記 用日記寫下擔憂的事,能解決的便逐一處理。不能解決的,擔憂也還是會發生。 6. 做運動 運動可以分泌多巴胺,令人感到快樂,因此適量運動可舒緩緊張,提起精神。每週三次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不但可以減輕壓力,還能增強抵抗力,改善睡眠質素。…

腸道健康對整體健康的重要性

腸道健康,一直以來被視為身體健康的基石。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腸道與整體健康的密切關係。腸道內居住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它們不僅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還與免疫力、情緒、睡眠等多方面健康息息相關。探索腸道健康的重要性,有助於我們優化自身的整體健康狀態,打造強健體魄和活躍身心。 **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健康的基石** 腸道蘊藏著一個龐大且多元的微生物群落,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由數萬億個微生物組成,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這些微生物在維持我們的整體健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組參與了各種生理過程,包括消化、營養吸收、免疫調節和激素產生。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與健全的免疫系統、良好的代謝和積極的情緒狀態有關。 然而,現代生活方式、壓力、不良飲食和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會破壞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的平衡,導致菌群失調。菌群失調與各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代謝性疾病和情緒障礙。因此,維護腸道微生物組的健康至關重要,可以通過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和纖維,以及避免加工食品和過量食用抗生素等方式來實現。培養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是建立強健腸道和整體健康的基石。 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健康基礎 腸道微生物組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由數萬億個細菌、病毒和真菌組成。這些微生物與人類宿主共生,發揮著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受到遺傳、飲食、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腸道微生物組失衡,即出現「腸道失調」時,會影響整體健康和疾病風險。 腸道微生物組參與各種生理過程,包括營養素代謝、免疫調節和毒素排泄。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有助於分解食物,吸收營養,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並建立健康的免疫反應。此外,腸道微生物組與大腦溝通,調節情緒、認知和行為。腸道失調與肥胖、2型糖尿病、炎症性腸病和過敏等慢性疾病的發展有關。因此,維持健康多元的腸道微生物組對於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 腸道屏障的重要性 腸道屏障位於腸道黏膜,由單層上皮細胞、黏液層和免疫細胞組成,是人體與外界環境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機體免受有害物質的侵害,包括病原體、毒素和食物中的抗原。健康腸道屏障的完整性對於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當腸道屏障受損時,有害物質可以滲透到腸道中,引發炎症和免疫反應。這會導致各種腸道疾病,如腹腔疾病、炎症性腸病、腹瀉和便秘。此外,破壞腸道屏障還會導致系統性炎症,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因此,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是整體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情緒健康:腸-腦軸線的影響 腸道中的微生物群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消化系統健康,還對我們的情緒健康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所謂腸-腦軸線,指的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雙向溝通途徑。腸道中產生的某些激素和神經遞質,例如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可以在腸-腦軸線上傳遞到大腦,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和情緒。 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的失衡與各種情緒障礙有關,包括抑鬱、焦慮和壓力。當腸道微環境處於健康狀態時,有益菌會產生有益健康的神經遞質,促進大腦功能和情緒穩定。相反地,當腸道微生物組失衡或腸道屏障受損時,有害菌會產生促炎因子,破壞腸-腦軸線的平衡,從而導致情緒波動、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因此,維持腸道健康對於維持我們的情緒健康至關重要。 ## 腸道健康與慢性疾病風險 近年來的研究揭示了腸道健康與慢性疾病風險之間的密切關聯。肠道微生物組的失衡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 腸道微生物組通過調節代謝、免疫和炎症反應等途徑,對慢性疾病的發展產生影響。例如,肥胖患者腸道中往往富含與炎症和胰島素抵抗相關的細菌,而這些細菌會促進脂肪組織的堆積和糖尿病的發展。此外,腸道微生物組的失衡也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因為某些細菌會產生促炎物質,損傷血管內壁。腸道和癌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也受到關注,腸道微生物組的某些成分被發現會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 了解腸道健康與慢性疾病風險之間的聯繫對於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至關重要。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和益生元,以及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幫助維護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腸道健康與慢性疾病之間的機制,並為預防和治療措施的開發提供更多的見解。 結論 腸道健康與整體健康息息相關,維持腸道健康不僅有助於消化系統運作順暢,更能提升免疫力、預防慢性疾病。因此,建議民眾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和益生菌,並搭配定期運動,以促進腸道健康,進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不要再猶豫了,從今天開始重視腸道健康,為自己打造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未來!

【糖尿病飲食】糖尿病成因、症狀、控制血糖4大黃金法則

糖尿病是港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次一。據香港糖尿聯會所指,全港約有七十多萬人患糖尿病,十個當中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吃啖飯也要三思,很多食物也碰不得。究竟糖尿病的飲食有甚麼需要注意? 莫非只能吃病人餐?本文將與你一起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狀、飲食法則。 糖尿病成因 糖尿病是一種屬於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其主要成因是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 ,或體內對胰島素產生抗拒 ,或兩種現象同時出現而導致血糖過高、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 目前醫學界仍未完全理解糖尿病的成因,但以下因素卻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過重或肥胖 缺乏運動 某些藥物或疾病,令胰臟受損,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 年齡增長 – 患者大多在45歲後出現糖尿病 家族遺傳 –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能吃哪些食物? 要知道糖尿病有什麼能吃或不能吃,我們要先認識升糖指數 (GI)與糖尿病的關係。GI 是量度各種碳水化合物進食後對血糖影響程度的數值,從而表示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高GI的食物較容易消化,進食後則瞬速分解成葡萄糖,令血糖急速上升。低GI的食物轉化較慢,血糖升幅相對亦較少。 糖尿病人因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敏感度低,進食高GI的食物會加重平衝血糖的胰臟負擔,有機會使病情惡化。而白飯正是屬於高GI食物,所以建議少吃。但白飯也具有營養價值,也不能完全不吃! 糖尿病人該如何吃飯? 只要掌握到進食白飯的方法及速度,白飯絕不應是永遠的敵人。於白飯加入糙米﹑胚芽米(低GI食物) 以作平衝。不適應的糙米的話,可先由比例白飯:糙米=3:1開始,逐漸增加糙米的比例。另外,減慢吃飯速度,有助防止血糖升高太快,增加咀嚼次數亦可有較大飽腹感。 糖尿病症狀 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小便頻密,晚上如廁特別多…

MBTI 16型人格測試大解構 | 測試準確嗎?可以分析什麼?

「MBTI」16型人格常在自我介紹出現,別人經常強調自己是ESTP、INFJ等等。到底這些英文字母代表甚麼?16型人格有什麼特徵?適合什麼工作? MBTI 人格測試準確嗎?有科學根據嗎? 以瑞士心理學家Carl Jung在其著作《Psychological Types》中提出的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分類為基礎,美國心理學家Isabel Briggs Myers 與其母親 Katharine Cook Briggs長期觀察和研究人類性格差異,在1942年設計出MBTI性格評估測試。 測試者需要按直覺回答一系列選擇題,答案能反映測試者面對事情的反應及情緒,從而分析其性格特徵及MBTI 16型人格。問題例子如下。 當你閱讀時,你會傾向A. 欣賞作者以獨特方式表達意思B. 希望作者以簡單直接方式描述 你平時會傾向:A. 經過思考才決定說話內容B. 想到什麼便說什麼 你比較容易記得以下哪樣?A. 數字B. 人名 MBTI內16型人格的字母代表什麼? MBTI有基礎的四個維度人格,而每個維度都會有兩個方向,總共八個方向:精力支配:外向型…

Bruce Willis患失語症結束演藝生涯 一文看清失語症成因及症狀

著名演員布斯韋利士 (Bruce Willis)因確診患上失語症,認知能力受影響,由家人代為宣布退出影壇。Bruce Willis 曾演出一系列經典動作電影,包括《虎膽龍威》、《罪惡城》及《轟天猛將》等等,其《鬼眼》中的角色更為人熟悉。其演藝生涯長達42年,突然息影令一眾影迷感到惋惜,同時引起大家對失語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