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der Roles in Society: Gender Stereotypes and How to Fight Against Them
Over the years,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has evolved, but gender stereotypes are unfortunately still taking place. Although we’re now collectively more accepting of countless definitions of…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isease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iseases are often a result of genetic mutations due to germline mutations (inherited), somatic mutations (acquired), or extra/missing chromosomes. Germline mutations happen at…
9 Best Cities To Travel To In The Fall And Winter
The best cities to travel to often depend on your personality type, your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the time of year you like to travel. The late fall…
Ambiversion: Are You An Introverted Extrovert?
Ambiversion happens when someone ha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an introvert and an extrovert, and these ‘ambiverts’ tend to fall somewhere in between the two personality types. Ambiversion…
How Can You Reduce Your Risk of Breast Cancer?
October is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Month, so it’s natural to be thinking about how to reduce your risk of breast cancer. While there’s not necessarily any scientifically-proven…
Most Common Hormonal Causes For Weight Gain
There are various factors in our lives which contribute to weight gai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nagement. There are hormonal imbalances and different hormones that cause weight…
Can Deafness Be Inherited?
A lot of people wonder how hearing loss happens and if deafness can be inherited. Unbeknownst to most people,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is one of the most…
7 Yoga Poses For Digestion And Improved Gut Health
Yoga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 in so many ways, from mental health benefits and reduced stress, to physical fitness benefits and improved digestion. There are yoga…
大便出血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大腸癌前兆!一文分析大腸癌初期症狀及原因
大腸癌的前兆與痔瘡症狀很相似,很多人搞混而延誤診斷。一文看清大腸癌症狀及預防方法。大腸癌是本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亦是第二位致命癌症。在2019年,香港便有5,556人患上大腸癌。 大腸癌是怎樣形成? 癌症是由於身體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令這些細胞異常生長並形成惡性腫瘤,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造成損害。大腸黏膜層的良性組織異常地增生,便會形成大腸瘜肉。雖然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亦有機會演變為癌症。事實上,大多數大腸癌由細小的瘜肉開始。當累積長時間的基因突變,部份大腸瘜肉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而整個過程可以沒有症狀且需時約 7 至 10 年。 瘜肉一般在45歲至50歲開始出現,因此45歲以上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並將瘜肉切除,有效預防大腸癌。 甚麼會引致大腸癌? 5 – 10% 的大腸癌屬於遺傳性,其他原因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進食過多含有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或經常進食燒烤或加工肉類,都會令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增加。另外,長期缺乏運動,以及吸煙、長期喝酒等也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有甚麼常見症狀? 大腸癌的初期症狀與其他腸道疾病很相似,病人很容易誤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或患有痔瘡。所以如發現以下常見症狀,應儘早就醫作詳細檢測。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或大便變稀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持續性腹痛 (經常有胃氣痛、飽脹或胃抽筋的感覺) 感覺排便排不乾淨 體重無故地下降 不明原因貧血 如何預防大腸癌? 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建議25歲以上人士應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測試會檢查採集大便樣本上有沒有隱藏的血液。原理是若腸道有腫瘤,糞便在通過腸道時會沾上血液。但隱血陽性也不一定代表患上大腸癌,其他原因例如消化道潰瘍、瘜肉、腫瘤、痔瘡等等都有機會引致陽性結果。若結果呈陽性,醫生會轉介進行大腸鏡檢查。另外要注意的是腫瘤未必經常流血,所以大便樣本不一定會沾有血液。若想更準確了解自己是否患上大腸癌,建議諮詢醫生並進行大腸鏡檢查。 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建議45歲以上人士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測,因50歲以上人士為大腸癌高危者 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重會加重器官負荷,令器官功能更易受損。過重亦會提高罹大腸癌風險。 減少攝取紅肉及加工肉品: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或50克的加工肉品(午餐肉、臘味、煙肉、熱狗腸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加工肉品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大部分都會經過你的胃部,最後到達肛門。所以,每個禮拜不應進食超過三份加工肉品。…
雪卵後一定能生小孩?卵子最佳年齡?有否副作用?為你拆解雪卵六大迷思
隨著現代女性越來越遲婚,雪卵手術變得更普遍。名人如鍾欣潼(阿嬌)、蔡卓妍(阿sa)、容祖兒、林志玲都表示已進行雪卵手術,以便留下較多質素較好的卵子用作日後人工授孕。但雪卵後便能選擇隨時懷孕嗎? 為何要雪卵? 「雪卵」就是冷凍卵子技術,是指從女性卵巢將卵子取出,再將卵子存放於 -196 ℃ 以下的液氮之中,從而將卵子的質素保留在冷凍時的年齡。由於年輕時卵子的質素一般都較年長時的卵子好,而卵子質素是成功受孕的關鍵之一,因此使用較年輕的卵子,懷孕機會亦相對會較高。 甚麼人適合雪卵? 建議對象 35歲以下尚未考慮生育之年輕女性 卵巢腫瘤接受手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前 無子宮或子宮機能受損,等待代理孕母合法期間 擁有卵巢早衰家族史的女性、自體免疫疾病的女性 先生無精症,太太取卵當天,先生無法順利取得精子時,暫時將卵子冷凍保存,等待借精求子。 雪卵前檢查 卵巢儲備評估 女士需抽血進行 ANH(Anti-mullerian Hormone 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和 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濾泡刺激激素)檢查,以了解卵巢的卵子庫存量和卵巢功能是否正常。 2. 身體檢查評估及超聲波檢查 醫生會在月經來臨時,檢查女性的月經周期是否適,及檢查有多少卵子及會否有纖維物阻礙取卵或增加手術風險。若患荷爾蒙受體癌症如乳癌,受荷爾蒙藥刺激或使癌症擴散,必先用控制荷爾蒙升幅的藥,卵巢癌患者亦不宜受刺激。 雪卵流程 整個雪卵過程大約為兩個星期。經過前面提及的檢查後確認身體情況後,醫生會以藥物刺激卵泡發育並誘導排卵。當卵泡成熟後,醫生會注射破卵針,並在注射的36小時內取出卵子作冷凍。卵子數量取決於女士本身。整個雪卵手術一般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雪卵過程中可以選擇不麻醉或監察麻醉,一般情況下在手術後不會感到特別不適或痛楚。但如有需要,亦可於手術後服用止痛藥以減輕不適。…
藥物過敏出疹怎麼辦?藥物過敏有什麼症狀?
藥物敏感是什麼?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好幫手,它可以改善不適症狀,縮短身體的恢復期,但不是每個人對藥物都有相同反應。當身體的免疫系統與藥物產生未預期的反應時,就稱為「藥物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它能抵禦病毒、細菌等物質的入侵,有過敏體質的人,也容易發生藥物過敏,是因為基因使免疫系統對藥物出現抗拒,導致未預期的不良反應。 如何分辨藥物敏感或是藥物副作用? 藥物過敏反應與藥物副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身體的免疫反應,是不能預知的;而後者是由於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對身體不同器官和系統造成可預知的影響。例如服用盤尼西林會引致腸胃不適、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後出現胃痛、某些降血壓藥會引起咳嗽或昏厥等,這些都是藥物副作用而不是過敏反應。剛開始使用一種新的藥物時,可以諮詢醫生或藥劑師該藥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參考藥品包裝說明,以分辨特殊身體反應是否為過敏。也就是說,若藥物的副作用不包含上述症狀,但您服藥後卻經歷了,即代表您對該藥過敏。 什麼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 基本上每一種藥物都有可能引起過敏症狀,但以下幾類藥物會較常引起過敏反應: 抗生素:盤尼西林 (Penicillin) 或頭孢子菌素類藥物 (Cephalosporins) 退燒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或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麻醉藥 顯影劑 抗癌藥 Cisplatin 腦癎症藥 Carbamazepine 抗尿酸藥 Allopurinol 藥物過敏的反應快則可在服藥後數分鐘,慢則可以在服藥後數天發生,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一般來說,藥物敏感反應大多不會在第一次服用藥物時就發生,通常會在隔一段時間再接觸同樣的藥物才會出現過敏。常見的藥物過敏反應,可分為急性和延遲性兩種: 學會判斷過敏症狀自我保護 藥物過敏的六大前兆症狀可利用「疹破痛紅腫燒」這個簡單口訣來進行快速判斷: 「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
失智症 | 老人痴呆症狀、預防、治療方法
奧斯卡劇情片《爸爸可否不要老》(The Father)從失智症主角Anthony Hopkins的角度出發,令觀眾能同樣感受失智症患者的迷失,Anthony Hopkins更憑著此片獲得2021年奧斯卡影帝。香港患有失智症的患者高達100,000,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 甚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又稱老人痴呆症、認知障礙症或腦退化症,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而且年齡愈大,病發的機會愈高。與身體其他細胞一樣,腦細胞均會死亡,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則較正常人死得更快,並且會出現腦部萎縮,因而影響腦功能運作,令患者記憶力及認知功能(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漸趨退化,情緒大變,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回到嬰兒期的階段,需要別人照顧。 失智症不只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除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還有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到底不同種類有什麼分別? 腦退化症的成因 腦退化症的成因很多,一般來說,以下幾點均可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年齡漸長 家族遺傳:直系親屬患有認知障礙症 女性患病機會較大(可能因為女性一般較長壽) 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而未有好好處理 因患有某類疾病而導致認知能力受損,例如柏金遜症、愛滋病、甲狀腺分泌失調、腦部良性腫瘤、腦積水,甚至是感染病毒 要知道自己有否有關的遺傳基因,可進行CircleDNA基因測試,全面了解自己患痴呆症及其它腦部疾病的機率,繼而調整生活方式,從而降低風險。 患上腦退化症先兆及不同階段的症狀 認知障礙症一般會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初期、中期及後期。患者於不同階段除有不同病徵外。在照顧上,亦有不同的事項需注意。一般來說,認知障礙症患者去到後期,自理能力會越差,照顧者及家人所面對的壓力亦愈來愈大。有需要時,必須尋求專業人士的支援及協助。 如何診斷患上老人癡呆呢? 目前來說,醫生的檢查測試方法有5種,分別為進行驗血、智力評估、行為測試、腦部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及正電子掃瞄(PET)。 驗血:可有效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甲狀腺失調或缺乏維他命 B12等 智力及行為評估:醫生會為病人進行一連串記憶及思維性的評估,以判斷是否患上初期的認知障礙症 腦部磁力共振造影檢查(MRI):利用精密的電腦科技,透過腦部影像,檢測腦部的萎縮情況,同時檢查腦內是否有血液凝塊或腫瘤等 正電子掃瞄(PET):可以監測腦部的澱粉樣蛋白分子水平有沒有異常增高,有效發現病變徵兆及追蹤其變化,亦可以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病人對所用藥物的身體反應。 失智症有得治療嗎? 絕大多數的失智症目前是無法治癒的。但我們能做的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延緩其退化的速度。希望預防失智症,或是延緩退化,究竟有哪些方法?…